行业动态
航天科技一院最大规模火箭低温静力试验成功
2014/01/07 13:23:29
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顺利通过芯一级氧箱和箱间段联合体低温静力试验考核,这是一院迄今为止完成的国内最大规模低温静力试验。低温静力试验,是飞行器进入太空前最为重要的试验之一,只有通过这些“考核”,火箭和飞行器才能够顺利飞向太空。这次长征五号芯一级氧箱和箱间段的低温静力试验,是考核联合体的传力设计以及载荷能力是否能满足要求,相比真实飞行状态载荷,要施加更多加载力,对试验提出更高要求。
低温加注与增压技术曾一度成为该院低温静力技术发展的“软肋”。为了破解短板,科研人员对多项技术进行同时攻关,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完成了国内首个低温静力试验加注与增压系统建设,填补了该院大型低温试验能力的空白。这次试验的另一个亮点是将“自动协调加载系统”和“低温加注与增压系统”两者联合在一起,并且把之前的手动加载变成自动加载,进行了技术更新,使以往的加载过程中每个通道都需要一个人现场手动控制,而这次试验的24个通道一个人采用自动加载就能完成。将效率提高了24倍。此次试验成功,标志着航天一院成为中国航天系统内唯一具备低温静力联合试验能力的单位。
为了高效完成试验获得准确试验数据,研制人员费尽心思,通过多项技术的使用,确保了试验安全进行。本次试验所需要的加载力接近300吨,远大于之前所设计标准,试验人员经过大量的模拟仿真计算、验算和复算,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最终拿出了合格的试验设计方案;为了检测某关键零件损伤程度,设计人员还引入了“声发射技术”对低温贮箱增压全过程进行了监测,作为一种较新型的无损监测技术,之前用于常温性试验,低温静力试验中还是首次使用该技术,检测数据为试验开展提供了必要支持,确保同类零件安装更加牢固,使试验更加安全可靠。
低温加注与增压技术曾一度成为该院低温静力技术发展的“软肋”。为了破解短板,科研人员对多项技术进行同时攻关,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完成了国内首个低温静力试验加注与增压系统建设,填补了该院大型低温试验能力的空白。这次试验的另一个亮点是将“自动协调加载系统”和“低温加注与增压系统”两者联合在一起,并且把之前的手动加载变成自动加载,进行了技术更新,使以往的加载过程中每个通道都需要一个人现场手动控制,而这次试验的24个通道一个人采用自动加载就能完成。将效率提高了24倍。此次试验成功,标志着航天一院成为中国航天系统内唯一具备低温静力联合试验能力的单位。
为了高效完成试验获得准确试验数据,研制人员费尽心思,通过多项技术的使用,确保了试验安全进行。本次试验所需要的加载力接近300吨,远大于之前所设计标准,试验人员经过大量的模拟仿真计算、验算和复算,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最终拿出了合格的试验设计方案;为了检测某关键零件损伤程度,设计人员还引入了“声发射技术”对低温贮箱增压全过程进行了监测,作为一种较新型的无损监测技术,之前用于常温性试验,低温静力试验中还是首次使用该技术,检测数据为试验开展提供了必要支持,确保同类零件安装更加牢固,使试验更加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