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第二届《高速铁路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技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2015/01/05 14:31:43
为配合北京科技学术交流月活动,由北京电子学会主办,学会可靠性和质量管理委员会承办,并得到学会生产技术委员会、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北京宇航协创科技发展中心和北京嵌入式系统技术行业协会协助的第二届《高速铁路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技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31日在北京工业大学成功举行。
来自30余个单位的40多位北京电子学会会员和有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到会。首先由北京电子学会白建国秘书长和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原院长张思东致辞,张院长简要回顾了我国高速铁路从1990年提议建设到今天成为中国名片的曲折历程,剖析了2011-7-23特大事故的天灾人祸双重原因,赞扬举办这一研讨会的重要性和勇敢精神。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9篇论文,这些论文紧密结合高速铁路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主题,按论文内容划分为可靠性和安全性综合类、可靠性专题类和安全性专题类。会上,九位专家的演讲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深入浅出,使人耳目一新,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演讲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综合类论文有下述两篇:一、北京运通恒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喜兰代表总工程师陈晓彤演讲的题目是“轨道装备RAMS体系和实践”,根据他们的实践案例经验,论述了RAMS(可靠性、维修性、可用性、安全性)核心理念和RAMS工程体系。二、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吴永演讲的题目是“高速铁路列控产品可靠性工程研究”,论述了可靠性工程概述、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硬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可靠性管理等工程方法。
演讲的可靠性专题类论文有下述三篇:一、北京桑兰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家骏演讲的题目是“软硬件综合系统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指出基于微电子技术和嵌入式软件,实现信息共享、系统集成和智能化控制的系统(产品)称为软硬件综合系统(简称软硬件系统),并阐述了软硬件综合系统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方法。二、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阳咏梅和陈强演讲的题目是“基于可靠性分析的动车组总体方案探讨”。三、北京电子学会可靠性和质量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杨启善高级工程师演讲的题目是“关于铁路系统开展可靠性工程技术知识培训的建议”,指出国务院发布的2011-2020《质量发展纲要》是高速铁路系统实施可靠性提升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大力开展可靠性工程知识培训,可以使高速铁路系统可靠性提升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演讲的安全性专题类论文有下述五篇:一、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俊峰教授演讲的题目是“高铁列车运行控制安全新技术”,文章对我国列控技术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分析国内外铁路安全现状,阐明高铁列车运行控制安全新技术。二、北京铁路信号公司质量安全中心总工程师魏敏演讲的题目是“应用EN50126/9标准保证铁路信号产品安全性”, 介绍了产业化安全保障体系,指出安保体系依据EN50126/9标准的要求建立。三、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安全工程师梁晓钰演讲的题目是“可靠性分析技术PFMEA在制造型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PFMEA(过程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的步骤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PFMEA在制造型企业运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安全管理中进行了优化和改良,并以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四、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王瑛,冯飞雪,武峥嵘论文的题目是:“多红外探测器的铁路轴温探测系统研究”,指出 铁路红外轴温探测系统是通过红外探测器采集轴温数据来探测和识别运行列车的问题车轴,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系统。五、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王铁流和周超提交的论文题目是“图像处理技术在钢轨位移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文章指出,通过远程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利用模块对采集到的钢轨标记图形的提取和处理,实现了无碴轨道钢轨、轨道板与路基纵向窜动位移的非接触式测量和路轨安全的远程监测。
与会代表欣喜地看到北京轨道交通里程将达1000公里,高速铁路网正在祖国大地逐步形成,已开始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延伸,进而沿丝绸之路通往亚欧大陆,甚至越洋过海进入南美洲等其它大陆,高速列车满载中国人民的强国梦向世界各地奔驰。中国高铁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中国要从高速铁路大国变成高速铁路强国,还必须在产品可靠性上下大功夫,在此过程中,作为专门从事可靠性技术推广应用的科技工作者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今后我们将与高速铁路的主管机关和企业密切沟通和合作,深入开展可靠性提升工程。展望未来,深感责任重大,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在实现中国强国梦的征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计量与检测中心